羊肚菌如何大田种植?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步骤,羊肚菌种植如何高产?
羊肚菌如何大田种植?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步骤,羊肚菌种植如何高产?
收藏
羊肚菌如何大田种植?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步骤,羊肚菌种植如何高产?
收藏
¥3800.00
正品保证
快速发货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羊肚菌如何大田种植?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步骤,羊肚菌种植如何高产?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_专注于;农村种植什么挣钱,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西南食用菌研究所,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学校,西南农业科技研究所,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中药材种植技术。


松茸菌高产种植,贵州鸿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桑黄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名贵中药材种植,名贵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植制作技术,食用菌.jpg


羊肚菌在田里种植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羊肚菌的大田种植技术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一、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前用4-6针遮阳网搭棚。


1、场地消毒:先用杀虫剂将选好的场地杀虫,再用耕地机将地打碎,按厢面1米、行道0.5米开厢以备播种。


2、用种量:装500克的菌种袋,每亩用300袋。


3、播种:播种方式可采取撒播、穴播、条播等方式。将种子挖出、捏碎,用大容器成装.将准备好的菌种均匀的撒在已准备好的厢内,再用大小粒径1-3公分的土均匀的覆盖在上面,覆土厚度不超过3cm。


羊肚菌种植技术,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二、管理


1、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菌丝开始萌发,经常观察厢面覆盖物下的表土,检查土的湿度。手捏有裂口为最佳,保持含水量在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85%,


2、摆营养袋后管理


摆营养袋后的管理和播种后的管理一致。


3、出菇管理:此时观察厢面湿度如果表土已经变白,需要灌水保湿,或者使用“雾化”工具进行补充水分,补水过程中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使表土达到标准。


赤松茸种植新技术,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三、病虫的防治


由于人工种植羊肚菌是仿野生栽培,必须顺应它的自然生长条件。林地通过严冬的霜冻、常日受紫外线照射、飞鸟、风雨带去了空气的流动等因素,造成了这里不是病虫的理想“住所”,而蕴成了羊肚菌栖身的好地方,所以尚未发现明显的病虫危害,但需以预防为主,要求播种邻地用澄清石灰水喷打一次(比例为10%),能起到杀虫消毒的作用。如果发现虫害,每亩使用两袋“梅塔”撒在厢面上即可防治。


四、采收及修削整理


羊肚菌一般出菇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16度,从小原基到成型需20天左右,采收时要详细观察羊肚菌的个体大小,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羊肚菌的个体大小不一,采收时需观察菌盖,幼菌的菌盖顶尖上面的棱形凹槽紧密而细小,随个体增长,棱形凹槽增大,顶端近圆形凹凸部分逐渐平坦、润滑光亮,色泽由深褐色或黑色转为黄褐色或肉色,菌把肥厚成米黄。


采收后,用剪刀将菌托的泥沙修剪干净,若菌盖和菌柄有创伤、变色部位,同时修剪整齐,修剪做到轻拿、轻剪、轻放,分级和消剪一次完成,以免再次分级造成创伤。


桑黄种植新技术,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购人工栽培高产品种,或采摘野生健壮尖顶羊肚菌,经分离培养制得母种。


2菌种制作


2.1 拌料装瓶


菌种培养料用麦粒作主料,辅以其他配料构成,料含水 65% ,主料、辅料拌合均匀,装入 600 mL 罐头瓶。装料时注意松紧适中,装至瓶颈处即可,用聚丙烯薄膜套上橡筋封口、装筐。


2.2 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菌种瓶装筐后,及时送人高压菌锅内灭菌,压力 1.5 kg/cm 2 ,灭菌 2.5 h 。


2.3 接种培养


灭菌的菌种瓶经冷却后,控制接种温度在 20 ℃以下,在接种箱、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等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后将菌种瓶摆放于清洁、干燥、暗光、通气的培养室中,控制培养温度 16 ~ 18 ℃,培养 18 ~ 20 d 菌丝即可长满,长成熟。成都地区种植羊肚菌,原种制作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为宜,栽培种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为宜。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菌种培养温度要求在 18 ℃以下,温度偏高菌丝生长不良,并极易感染杂菌。



食用菌菌种生产种植基地,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农村种植什么挣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3栽培季节安排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尖顶羊肚菌适宜在较低温度的秋季播种,在 5 ~ 20 ℃范围内均可播种。


4栽培管理技术


4.1 开厢作畦


翻耕土地,深度 8 ~ 10 cm ,土块耕碎至不超过鸽蛋大小。按厢面 85 cm ,厢沟 40 cm 放线,再在厢面中开 2 条宽 35 cm 、深 8 cm 、长度不限的播种沟,然后在播种沟中回填 2 cm 深的碎土。


4.2 铺料播种


大田无基料栽培模式不用培养基料,直接播菌种。用消毒水将接种钩、菌种瓶消毒后,用钩将羊肚菌菌种从罐头瓶中掏出捣碎,再用 0.15% 微肥液拌菌种。按微肥液 3 kg/100 瓶菌种用量,将羊肚菌种拌至湿漉漉,但不滴水为宜。按 500 瓶 /667 m2 用种量将拌湿的菌种均匀撒播于开好的播种沟中,随即覆土,土粒大小如黄豆,不超过鸽蛋大,厚度 3 ~ 4 cm ,同时作好厢沟,沟深 3 ~ 4 cm 。


4.3 覆土


撒上种子后,立即用畦上的泥土覆盖住羊肚菌种,要求覆土土粒大小如黄豆,不超过鸽子蛋大,覆土厚度 3 ~ 4 cm 。


4.4 喷水保湿


覆土 48 ~ 72 h 内,用潜水泵抽取清洁无污染水源, 24 h 内在厢面上喷雾水 3 ~ 4 次,至覆土层湿透,促进菌丝萌发生长。但不能喷大水,避免覆土层板结,菌丝缺氧不生长。


4.5 菇棚搭建


喷透水 3 ~ 5 d 后,待泥土不粘鞋后,开始搭建菇棚,菇棚高 1.9 m 、宽 5.9 m ,长度不限,每个棚覆盖 5 厢,每 667 m2 用 200 根长 5.5 m 的白夹竹搭建,棚架立柱白夹竹间距 1.2 m/ 根,插入土中 25 cm ,绑好立柱后,再在棚架中间和两肋各绑一排固定棚架的竹竿。要求菇棚足够牢固,能够经受住大风大雨,然后在棚架上面铺 1 层遮阳网 ( 遮光率 90%) ,要求将遮阳网拉平,遮阳网高度至少离地 1.6 m ,即要保证羊肚菌“七阴三阳”的光照需求,又要利于保湿和人工操作方便。


4.6 发菌管理


菇棚建好后,注意保持棚内湿度,保持土面不发白为宜,湿度保持在 55% ~ 60% ,不宜太湿太干。发菌期间随时监测草害,在播种后 3 ~ 4 周,待杂草出齐后,将杂草清除干净,要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半个月保持棚内无杂草,如果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后再除草将会损伤幼菌。大田栽培生产羊肚菌,如果杂草在出菌期间严重发生,杂草将与羊肚菌争光照,增加田间湿度,造成羊肚菌菌丝长势不良,菌体腐烂,畸形菇多,严重影响羊肚菌产量和商品价值。


4.7 补充营养物


在羊肚菌菌种播种后 28 d 左右,菌丝长透土层,土面形成大量白色霜状物时,表明羊肚菌菌丝生长成熟,充分产生了分生孢子,此时就进入羊肚菌生殖转化阶段,这时在土面上补充有机营养物,促使羊肚菌菌丝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化,充分补充营养物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羊肚菌子实体原基就开始分化。


4.8 出菇期管理


立春后最高气温上升到 10 ℃时开始管理,在此温度期间将厢面 65% 湿度逐步提高,在 3 ~ 5 d 内将厢面湿度调到 80% 左右。在最高气温升至 12 ℃时,捡去补充在厢面上的有机物营养物残渣,将棚内厢面湿度调到 85% ~ 90% ,这时土面白色分生孢子凝结,转化形成羊肚菌原基,在土面和土缝中出现灰白色针尖状卵圆形原基。在适应温度条件下,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顶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此时注意保持好厢面湿度 85% ~ 90% ,在 10 ℃以上温度条件下,一般 7 ~ 12 d 长成熟。


5采收加工


当尖顶羊肚菌由黑色变为浅黄褐色、网眼充分张开、菌帽未变干变硬、菌柄黄白色未变成灰白色前,用锋利的小刀从菌柄基部紧贴近厢面处割去,割菇动作轻巧麻利,避免厢面土层松土,影响其他小菇生长。采回的鲜菇及时削土或剪掉泥土,装箱冷藏保鲜。可鲜销或加工做成冰冻货,或用烘干设施烘干销售。


6虫害防治


羊肚菌出菇期间,容易遭受蛞蝓舔食为害,可在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厢面湿度调节至 80% 后,用菜籽饼粉 4 ~ 5 kg/667 m2 ,均匀撒施于羊肚菌田中,可以有效防治蛞蝓为害。




 羊肚菌覆膜技术是羊肚菌栽培生产中的一个有效的经验积累产物,近年来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掌握,特别在北方地区的露天栽培和南方秋雨较多的区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在有效劳动投入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膜的选择

  羊肚菌覆膜主要以普通农用地膜为主,有白色、黑色或半透明薄膜,厚度通常在0.004 ~ 0.015 ㎜(0.4丝或1.5丝),宽80 ~ 300 ㎝不等,如:黑色膜是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2%~ 3%的碳黑,经挤压吹塑加工而成,地膜厚度0.006 ~ 0.008 mm,透光率1% ~ 3%,具体膜的宽度以厢面宽度一致或略宽与厢面。

  地膜的使用

  首先在田地翻耕时按种植要求起厢,厢面宽度与地膜宽度匹配,略少于地膜宽度10 cm左右,如地膜规格为1m宽,起厢宽度定为90cm即可。土地翻耕完毕,按照播种要求控制土壤水分,播种并覆土,随即进行地膜的覆盖,人工铺膜或借助于铺膜机进行。



  人工铺膜时三人一组,一人将地膜卷开并拉紧铺于厢面上,两个人随后执铁锹,将沟内的土壤铲起压于地膜两边,每隔50 cm压一个土块,确保地膜不被大风吹开的情况下预留一定的通风口。

  正常情况下,播种并覆盖地膜之后,一天之后即可观察到菌丝从菌种上萌发开来,三天左右即可萌发交联在一起,可以观察到土壤表面或土壤缝隙内有纤细的菌丝存在。播种后大约7 ~ 20 d可以进行外源营养袋的摆放,即补料操作。

  外源营养袋摆放时首先将地膜的一边土块掀掉,再将地膜掀开至另一边,然后将外源营养袋按照技术要求摆放在菌床上,之后,再将地膜拉回,按照原样压上土块,转入养菌中期管理阶段。

  覆膜技术的作用及优势

  覆膜技术优势较为明显,主要有:保湿和防涝、避光和抑制杂草、加快积温、控制“菌霜”(无性孢子)的过度生长、促进出菇、定向出菇、节约成本等作用。可以说是一物多效。



  注意事项

  虽然覆膜具有以上多方面优势,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温度控制

  覆膜之后,特别是在未进行遮阳网搭建之前,太阳光照射在地膜上后,容易造成地膜下的温度急增,黑色地膜的增温效果更为显著,实测可高于环境温度3~5℃。当播种后遇晴朗高温天气,易造成地膜下高温高湿,杂菌滋生。因此,使用覆膜技术时,播种时间可延迟常规栽培5 ~ 10 d,并及早进行遮阳网的搭建,在对黑色地膜使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优选使用相同厚度的白色地膜。

  (二)通风处理

  覆膜技术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覆膜之后菌床上的通风问题。覆膜给菌床营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地膜两边按照50 cm间隔压块,正常情况不会发生明显地缺氧问题。因此是可以不用在地膜上打孔的。但若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偏大,播种后长时间连阴雨天气等造成菌床湿度偏高时,容易导致菌丝发菌差或菌种不萌发,菌丝纤细等情况,此时可先不覆膜或进行揭膜透气等操作进行调整,待菌丝活力恢复、土壤含水量合适时再如前技术流程进行覆膜操作。


  (三)揭膜时间把握

  虽然现实有在地膜下良好出菇的情况发生,但最佳的揭膜时间通常需要控制在出菇前10 ~ 20 d期间,辅助以撤袋、通风、补水、保湿等操作实现催菇。如遇原基或幼菇已经在地膜下面形成,揭膜应缓慢进行,避免突然揭膜造成温差、空气湿度变化,引起原基或幼菇夭折。



时至羊肚菌生产的环节,我们今天在这里梳理一下羊肚菌大田栽培模式下的播种技术。

  播种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菌种种性确定,菌种生产按标准执行的情况下,后续的首要一步就是合理的播种技术。

  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以及土壤结构不同,棚子搭建方式不同,均需要匹配相应的播种技术。

  土壤的含水量:

  不同的土壤结构,如含沙量、腐殖质含量、黏土、黄土等结构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含水量的高低又影响土壤的通气情况,一定的湿度可以保证羊肚菌分泌的胞外酶类活性更高,通气量和氧气含量正相关影响羊肚菌的长势,因此,土壤的含水量对羊肚菌后期的生产至关重要。

不同土壤结构下,含水量大小有别,简单判断标准:土色深暗发黑,用手捏之成团,抛之不散,可搓成条,手上有明显的水迹为较大的含水量,不适宜播种;土色深暗发暗,手捏成团,抛之破碎,手上留有湿印,为适度含水量,适宜播种;土色发黄,手捏成团或不成团,易碎,则为偏干土壤,不适宜播种。

  播种量:

  不同的栽培技术,菌种使用量略有不同,通常以每亩地300~400斤菌种为宜;如在使用地膜技术的栽培体系下,菌种使用量可减少至200斤仍旧能达到很好的生产效果;有不少生产者指出,菌种使用量增加有助于产量提高,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无形地增加了生产成本,生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菌种预处理:

  将菌种剥去袋子后,捏碎至直径1.0 ~ 1.5 cm大小的菌种块,大规模生产时可使用菌袋粉碎机进行破袋处理。


  民间或部分官方机构推崇在播种之前将菌种进行“药物处理”,称之可以“促进”菌丝萌发。而这些所谓的“药物”实际有效成分大多是钾、镁、磷酸根等离子和水。菌种,确切的是说是“菌核”浸水,之后诱发出菇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羊肚菌之父Ower进行过论述,是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Ower的技术主要是菌种浸水处理后直接出菇,与我们当今的大田栽培技术:播种、菌丝萌发、形成菌丝网络、外源营养袋补料技术、撤袋、催菇、出菇技术已经大不相同。现有的栽培技术看,培养料和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离子足以满足羊肚菌生长发育,可行的方案是播种后确保土壤湿度合适即可。对菌种的药物浸泡似乎是一种明显的噱头,是一种东施效颦的“发明成果”。

  播种方式:

  整体而言,播种主要分为两种:撒播和条播。

  撒播:撒播的播种方式应用最为广泛,首先将田地整理成厢沟后,平整厢面,将揉碎的菌种按照所需的菌种量直接撒播在厢面上,之后覆土3-5cm。覆土作业可以用钉耙将菌种与厢面上的土层抖混,也可以用翻土机将沟内的土翻撒至厢面后平整实现。


  图 撒播播种后用钉耙将菌种与厢面上的土抖混实现覆土

  条播:条播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播种方式,条播具有爆发性出菇的特点,甚是可观。具体做法是在厢面上开具20-30cm间距的小沟,沟深5-10cm,将揉碎的菌种撒之沟内,之后用铁耙子将厢面上的土回填沟槽。


  图 整好的厢面按照20-30cm宽的间距整理小沟

  穴播:在早些年的羊肚菌种植中,也有进行穴播操作,但穴播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且并无增产优势。在此不过多介绍。

  层播:除此之外,早期的仿生栽培过程中不少人研究过层播技术,即一层菌种一层培养料再一层菌种一层培养料的播种方式(详见《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中的系列文章),除云南的菌材堆料层播技术有好的应用和产出外,其他的层播研究并未明显的推广,需要加以注意。

  播种后作业和注意事项

  在没有塑料大棚的情况下,特别是北方地区,使用地膜对箱面进行覆盖是必要的。有关覆膜的内容我们后期分享,敬请关注。

  播种后的整体注意事项简要而言是保持羊肚菌菌丝的良好发育环境:合适的温度、水分、氧气和营养。



首页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