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灰树花如何选购菌种?室外灰树花大棚栽培技术,贵州鸿富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农村种植什么挣钱,桑黄种植技术,赤松茸种植技术,羊肚菌种植技术,西南食用菌研究所,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学校,西南农业科技研究所,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苗供应,中药材种植技术。
1 菌种选择
不同来源的灰树花菌种,其菌丝生长有较大差异,是遗传性状不同。不同株母系形态上有差别,在原基形成所需时间和产量上也有些差异,尤其是原基形成所需日数与产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原基形成越早,产量越高。宁德宁古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菌株宁研19号,适应于仿野生栽培和袋料栽培模式,特点是菇形大、抗病抗虫能力强、出菇早而整齐、叶片色泽深、品质优、产量高。
2 栽培季节
灰树花属中高温食药用菌,根据灰树花的生长特性,各地应根据栽培季节与当地的气侯环境条件,来安排生产菌袋。根据灰树花的出菇期来确定菌袋生产期。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在4-5月进棚脱袋栽培,要在3月开始制作菌袋。如果生产量大,发菌室不够用,也可提前到10-11月利用秋温发菌,灰树花菌丝可耐寒,菌袋可越冬贮存,待次年春进棚管理出菇。灰树花仿野生栽培的适宜出菇期,一般在4-10月,最高气温在22℃左右。灰树花脱袋入土栽培掌握在3月,4-5月出菇,此期间气温逐渐上升,地温达15~22℃。菌块入土后,菌丝萌发生长,菌块萌发快,逐渐融合在一体,有利于提早出菇,能提高抗杂菌能力。笫一潮菇朵形大,产量高,品质优,可收总产量的40%~50%。灰树花菌袋不能过早入土,否则因地温低,菌丝长时间不萌发。若此阶段过早喷水,菌块表面会形成一层黄皮,即使气温上升,对菌丝萌发不利,菌块之间难以连接,造成出菇或不出菇,形成畸形的小老菇,从而会造成减产。
3 栽培场所选择
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灰树花的产量差异很大。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易排水、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通风的地方,还要远离猪圈、厕所、有毒有害地、垃圾堆、地势偏高向阳不易积水条件良好的场所,土壤以砂壤土,土质选择持水性好并具团土粒壤土为好。
4 建造菇棚
4.1搭建 根据灰树花所需的野生环境来搭建菇棚,选择毛竹、木作材料,柱高2.5~2.8m,柱头埋深50cm,沿菇场四周每隔3m立一柱(柱子最好立在排水沟中间,便于人行和操作管理),柱顶端或叉形或纵剖半圆形,便于固定横梁。然后用7cm粗的横梁放于柱顶再用铁丝扎捆紧,上面以竹杆为经纬,横架于横梁上,用铁丝扎牢。用遮阳率9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可在柱的顶端用8号铁丝、南北拉紧固定拉柱,然后将遮阳网固定在铁丝上,网距地1.8~2m。菇场周围用玉米秸秆或稻草等编织围成墙,要求达到防风、保湿、防禽畜入内的目的。还可在场地四周种植瓜果等蔓生的农作物,既遮阳又收瓜果,一举两得。
4.2挖畦 畦为东西向,畦床宽100cm,深度10cm,畦床间沟宽度35~40cm。排水沟的深度、宽度应根据土质、坡度、地势高低、地下水位高低而定,要求方便排水灌水、雨季不积水目的。
4.3遮阳棚 利用室外荫棚进行栽培,荫棚的遮光度以80左右为宜,栽培畦床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选择高畦或低畦,由于室外荫棚内一般风力较大,不利保湿,所以栽培畦上应增设拱形方形小棚架房,上面覆盖塑料袋薄膜,以利湿度和温度调节。
5 栽培料配方与料袋制作
5.1配方 ①杂木屑40%,麸皮23%,玉米芯20%,甘蔗渣15%,糖1%,碳酸钙1%,含水量60%~65%。②杂木屑50%,棉子壳25%,麸皮18%,玉米粉6%,碳酸钙1%,含水量60%~65%。③木屑48%,棉子壳30%,玉米粉10%,沙壤土8%,石膏2%,石灰1%,糖1%,含水量60%~65%。
5.2拌料及装袋 杂木屑、甘蔗渣自然堆积1个月以上备用。玉米芯提前2~3d预湿,杂木屑、棉子壳、甘蔗渣、玉米芯混合均匀,发酵7~9d进行生产。按配方将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等主料称好,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再将麸皮、玉米粉、红糖、碳酸钙、石膏等辅料随水拌入料中,即含水量要求达到60%~65%。拌料均匀后用手抓一把料用力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适。培养料的含水量,合适与否对菌袋发菌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健壮,现蕾早,出菇快;料过湿则缺氧发菌慢,过干则出菇困难产量低。必须拌料均匀,不能有干料团,否则灭菌不彻底而发生杂菌。
培养料用装袋机分装,松紧度适中,塑料袋选用长宽17cm×30cm×0.04cm或17cm×34cm×0.04cm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高度15~18cm为宜,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塞上棉花塞,棉花塞松紧度要适宜。塞好棉花塞的料袋竖放于聚丙烯塑料框内,每框12袋,盖上防潮盖,以便棉花塞潮湿引起污染。
5.3灭菌 常压灭菌,温度上升100℃时,必须保持18~20h,高压灭菌压力上升到1.47×105Pa保持4~5h。灭菌结束后,先打开放气阀放气,后将菌袋及时取出,要轻拿轻放,迅速转到专门冷却房进行冷却,待袋温度降到28℃后方可接种。
6 接种
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可选用接种箱、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
7 菌袋培养
发菌温度保持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菌袋应在较暗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早晚通风1次,菌袋培养期30~40d。
发菌培养必须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发菌室透气不良,则菌丝生长速度缓慢,菌丝颜色偏黄,生长线较平齐,出现干枯现象,易受杂菌污染。每天要做好通风换气,并要注意保湿。如温度较高,通风又大,则容易引起菌袋失水,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一般要求培养室内空气湿度达到60%~70%,在每次调节湿度时应喷洒药液,如高锰酸钾、新洁而灭水溶液或1%~2%来苏儿溶液,调湿防杂并举。地面可撒石灰粉吸湿防杂。
栽培袋经培养逐渐会隆起,形成凸起原基状似时,要增加培养房的光线强度,因灰树花原基的形成需200~300lx刺激;所以此时要把培养房的窗户打开,增加培养房内的光线强度,促使灰树花原基形成,并注意菌袋不宜排得太密,以免互相遮挡光线。经一段时间培养和光线刺激后,培养基表面隆突起的顶部,逐渐变成灰黑色,这是灰树花子实体的原基。
8 出菇管理
8.1袋式出菇 将长原基的菌袋及时移入出菇房,保持温度18~22℃,空气湿度90%~95%,一般光照300~800lx,3~5d后去掉套环,将菌袋站立床架上,袋口上用白色纱布盖上后进行喷水,每天通风1~2次,每次40~50min。经15~20d后,菌盖充分展开时,菌孔伸长及时采摘,用小刀将整朵菇体割下,一般可采2~3潮。
8.2仿野生出菇
8.2.1开袋覆土 当菌袋顶部灰黑色子实体原基出现皱褶或珊瑚状时,就要将菌袋搬到出菇房进行栽培,搬移菌袋时必须小心,防止损伤原基,掌握开袋的适时,太早或太迟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将菌袋培养基上部的塑料袋剪掉,并在菌袋的侧面用小刀片将塑料袋割2~3个3~5cm的小缝,菌袋底部割1~2个小缝,以便于排出水分。将开袋的菌袋排在栽培畦上(栽培畦床面铺一层1.5~2cm的细沙或透气水性较好的沙壤土),菌袋之间留2~3cm的间隙,并在其间隙中填满已灭菌处理过的土壤,在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经处理过的颗粒状土粒(一般用水稻田土,直径0.5~1cm)厚度2~3cm为宜。覆盖泥土后,及时调节土壤的水分,喷雾化水,要掌握量少多次的原则,3~5d,将覆土调节到适宜的湿度。保持覆土的湿度适宜,为防灰树花子实体基部粘上泥土,可在土层表面铺放一层3~4cm长的稻草段或用阔叶树等的干树叶,厚约0.5cm。
8.2.2覆土后管理 菌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水分管理和通风换气,灰树花是一种需氧量较大的菌类,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喷水2次,早晚各一次,并进行通风,为保持栽培室内氧气的含量,栽培室要保留对流的通气窗,通气窗口要加一层细纱网,以防菌蝇之类和虫害入室内,使栽培室内的空气持续保持新鲜。湿度太低,覆盖土变白,及时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可在过道洒水和空间喷水,以保持栽培室内的相对湿度在90%~95%。
正常情况下,经10~15d培养管理,覆土的表面就会长出灰黑色的小子实体,初期如脑状有皱褶,表面附有浅黄色的水珠,逐渐长大后形似珊瑚,并开始出现有朵片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朵片成覆瓦状形重叠在生长,向四周扩展,朵片表面的颜色从灰黑色慢慢变成浅灰色或灰白色;朵片下的子实体底层显出白色状,并有出现菌孔。
8.2.3出菇管理 出菇前盖好薄膜保湿,每隔10~15d喷一次重水。出菇后,喷水采用雾化微喷,晴天揭开薄膜,每隔2~3h喷雾一次,温度高时,间隔时间可缩短,喷雾时间一般20~30min,昼夜和阴雨天罩好薄膜,停止喷水,防止雨水激起泥沙,沾污灰树花菇体。
9 采收
灰树花的子实体,在16~24℃的条件下,开始长出土面,大约吸氧13~18d;当灰树花朵形叶片平展略向下弯卷时,并散发浓郁的菇香味时,为成熟期,及时采收。采收前1~2d停止或少量喷水,采摘灰树花子实体时,先用一手伸入子实体下部,用手托着菇体,轻轻旋动一下向上拔起,刚采摘的灰树花,根蒂部分粘有泥土、树叶或杂物,要用小刀细心去掉残物、清理干净,轻轻放在有分层的塑料袋周转框中,有时还要根据收购单位的需要,切成小朵或单片。